量值溯源與校準規程
校準項目:應明確規定受檢計量器具的受檢部位和校準內容。確定校準項目要求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符合計量器具客觀實際使用需求。必要時,可以對某些計量器具的校準項目按使用中、維修后與新制造的不同狀況區別規定。
校準方法:應規定計量校準時的具體操作方法和步驟。要求編寫的具體、明確,有操作性,儀器計量校準檢測,所用公式、常數、參數均應可靠,有據可查。必要時,還應舉例說明。
校準結果的處理:應明確作出受檢計量器具在校準結束后合格與不合格的結論及裁決理由。一般校準合格的計量器具,應規定填發校準證書或校準報告。而校準不合格的計量器具只發給校準結果不合格通知書。
校準和檢定的主要區別
目的:
校準——自行確定監視及測量裝置量值是否準確。屬自下而上的量值溯源,評定示值誤差。
檢定——對計量特性進行強制性的全面評定。屬量值統一,計量校準服務,檢定是否符合規定要求。屬自上而下的量值傳遞。
對象:
校準——除強制檢定之外的計量器具和測量裝置。
檢定——國家強制檢定:計量基準器;計量標準器;用于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的工作計量七類共59種。
依據:
校準——校準規范或校準方法,合肥計量校準,可采用國家統一規定,計量校準的費用,也可由組織自己制定。
檢定——由國家授權的計量部門統一制定的檢定規程。
為了確保儀器設備在使用期內保持有效的使用狀態,設備主管人及使用人員在使用期間應根據需要,按儀器設備檢查或驗證規程對儀器設備的使用狀態進行檢查或驗證,并填寫記錄。同時根據儀器設備的使用要求、種類和以前的性能為基礎,確定校準和使用驗證的頻率,并形成文件。
檢查和驗證通常在下述情況下進行:
(1)儀器設備導出數據異常。
(2)儀器設備故障維修或改裝后。
(3)長期脫離實驗室控制的儀器設備在恢復使用前(如:外借)。
(4)儀器設備經過運輸或搬遷。
(5)使用實驗室控制范圍以外的儀器設備。
您好,歡迎蒞臨合肥科準,歡迎咨詢...
![]() 觸屏版二維碼 |